鐺……鐺……鐺……一名年屆古稀的老人正赤着膀子,坐在加影老街唯一一間白鐵店的五腳基地上,一手壓着鐵片,一手握着鐵錘,富有節奏地敲着那守護了一輩子、從不言累的堅持和感動。
超過半個世紀的歷練,羅務儀就算沒有模擬草圖,也能夠憑豐富經驗和巧手,在短短一兩天時間內,將一片片單調的白鐵皮變成各種完美產品。
羅伯伯經歷了三代不同的經營方式,其中就見證了白鐵業的興敗盛衰。
五六十年代,加影市區大概有6間鐵店,算是打鐵業最輝煌的年代。當時,每家店都爲趕製割膠用具忙得不可開交,尤其是引導膠汁流進膠杯的鴨舌狀鐵片“鴨利”、膠盆、鐵桶及固定膠杯的彈簧,訂單非常多。
然而,隨着膠業的沒落,加影的白鐵店也跟着一間間倒閉,從以前的百花齊放到現在僅存羅伯伯一家獨唱。
生意儘管難做,但羅伯伯目前仍有不少熟客,尤其是街坊及廠家繼續支持他。店內所有鐵器用具,例如糕點模、郵箱、烤沙爹爐子、水管、冷氣盤等,全都由他親手打造。
羅務儀,祖籍廣東省大浦縣楓郎坎下。自1939年12月落戶加影市後街後,一間堆滿鐵片和各類鐵製用品的店鋪便開門營業,他從此也與白鐵結下不解之緣。而這緣份一直持續至今,76年來更無堅不摧,打鐵成了他的生命。就算遇到再多的挑戰或是年華老去,他都從來沒想過退下。
超過半個世紀的歷練,羅務儀就算沒有模擬草圖,也能夠憑豐富經驗和巧手,在短短一兩天時間內,將一片片單調的白鐵皮變成各種完美產品。
羅伯伯經歷了三代不同的經營方式,其中就見證了白鐵業的興敗盛衰。
五六十年代,加影市區大概有6間鐵店,算是打鐵業最輝煌的年代。當時,每家店都爲趕製割膠用具忙得不可開交,尤其是引導膠汁流進膠杯的鴨舌狀鐵片“鴨利”、膠盆、鐵桶及固定膠杯的彈簧,訂單非常多。
然而,隨着膠業的沒落,加影的白鐵店也跟着一間間倒閉,從以前的百花齊放到現在僅存羅伯伯一家獨唱。
生意儘管難做,但羅伯伯目前仍有不少熟客,尤其是街坊及廠家繼續支持他。店內所有鐵器用具,例如糕點模、郵箱、烤沙爹爐子、水管、冷氣盤等,全都由他親手打造。
羅務儀,祖籍廣東省大浦縣楓郎坎下。自1939年12月落戶加影市後街後,一間堆滿鐵片和各類鐵製用品的店鋪便開門營業,他從此也與白鐵結下不解之緣。而這緣份一直持續至今,76年來更無堅不摧,打鐵成了他的生命。就算遇到再多的挑戰或是年華老去,他都從來沒想過退下。
- Category
- Documentary
Be the first to comment